社情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栏目 > 信息动态 > 社情动态 > 正文
老汉接骗子电话鬼使神差汇出70万 称就像被催眠
来源:     发布时间 : 2009-03-16     点击量:

  一个电话,竟让人鬼使神差地汇出了70万。一个电话,怎会让那么多人上当了一次又一次?到底是老年人防范意识太差,还是骗子的“道行”太深?

  昨天,本报报道了杭州警方破获的最大一起固定电话诈骗案后,本报热线接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

  据刑侦专家称,不止一位受害者提到,接到骗人电话的时候,就像被催眠了一样,觉得“意识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关于这一点,记者在杭州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邵晓东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过去几个月,邵晓东一直在和固话骗子周旋。他从办案过程中发现,骗子并不仅仅靠着一套周密的流程作案。毕竟是骗人钱财,理由又非常经不起推敲,如果没有“非常手段”,一般人不会轻易上当。

  邵晓东特别提到,当骗子念数字的时候(比如电话号码和银行账号),受害人往往会进入一种迷糊的状态。邵晓东就此事也咨询过心理专家,专家提到,有可能骗子使用了催眠的手段。

  昨天,本报记者回访了3位受害者,听他们讲述当时的心理变化。

  老伴追问为什么要汇钱,他都没理

  杭州下城区的陈大伯回忆被骗当天,就说“那天灵魂出壳了,脑子像是被人控制着,就是相信他们,连朋友都不认识了”。

  2月7日上午,陈大伯在家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是电信局的职工,说大伯的电话欠费了。

  这怎么可能!?陈大伯坚定地说,他家的电话费早交了,不可能欠费。

  可很快,大伯的情绪就被调动了起来。对方一直说陈大伯的身份证被人盗用,开通了外地手机,现在已经欠费好几千元了,并且相关的银行卡也出了问题,被人利用,涉及到一桩大案!

  有意无意之间,陈大伯上了对方圈套,他已经完全专注到这件事上了,只想全力为自己辩解。

  陈大伯说:“听到这里,我已经是满头雾水,接下来就糊涂了。”

  “020110,这是广州公安局电话,信不信?你打114问问就是了。”

  “你涉及一个大案,是中央督办的大案。”

  “你现在涉及金额达200多万元,先把钱汇过去,要不然我们广州的警察会赶到杭州来抓你,到时还要查封你所有的账户和财产。”

  “330×××××,5531×××××××,是你身份证号和信用卡号吧,我们都掌握。”

  “这件事对谁都不能讲,可能当地银行的人也参与了,都不可信。”

  “这是大案,除了汇款,别的谁都别搭理,哪怕老婆也不能说。”

  对方的话一句连一句,而且几乎每句话里都有很多数字。陈大伯早已不能甄别对错,他满脑子都是一幅幅的画面:钱一天天没了,自己被带走了,家里人都出事了……

  陈大伯回忆说,当时他的脑子就有些呆了,看东西眼睛都是直直的。

  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汇钱。陈大伯脑子就只有这念头。

  他匆匆挂了电话,向老伴要了家里的存折就出门了。

  老伴追着问,他也不理。

  银行职工问他为什么要汇这么多钱,不答。

  朋友劝他小心上当,看都不看一眼。

  警察来了,不信。

  陈大伯东张西望,好像很害怕。他一个劲地催银行柜员,赶快把那19万元汇出去。

  无奈,民警最后把陈大伯带离营业部,到了派出所。安静了片刻后,陈大伯才缓过神来。

  “我怎么感觉像是做梦?”陈大伯百思不得其解。

  “他叫我把ATM机小票撕了,我照做了”

  家住西湖区的朱先生70岁,他平时的活动区域很小,几乎就是菜场和家之间来回跑。可那天,他也被骗了。

  “我的账户?洗黑钱?”初次接到骗子的电话时,老人瞪大了眼睛,连说不可能。可是,骗子的攻势一环扣着一环,渐渐地,他心里就打起了鼓。“莫非是真的吗?”

  电话又来了,是那个所谓的专门负责查经济案件的“林警官”。“大伯,你听好了,马上把钱打进这个工行的账户,号码是……”林警官把数字念得很慢,老人下意识地就拿起了笔,一个一个地记录下了数字。

  “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他(指林警官)在念叨数字的时候,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昏昏沉沉的。”之后,朱先生就对林警官言听计从了。到ATM机前转账的时候,老人自己拨通了林警官的电话,急切地问该怎么操作。“他还叫我一定要把ATM机吐出来的小票撕掉,我脑子好像不对了,马上就撕。”

  这一转,2万多元就这么没了。

  朱先生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平时是个很细心的人,别说取款了,就是到超市买盐买酱油,都会保留好购物小票。

  骗子“贴心提醒”,阿姨把剩下的钱也转了

  家住江干区的刘阿姨被骗走了1.2万,她分两次把钱汇到了骗子的账户。

  一开始,她也对骗子的话表示怀疑。可是,骗子听出了她的怀疑,就开始“苦口婆心”。

  “你这位阿姨啊,我有必要骗你吗?我和你有仇吗?你要是不相信我,我给你一个公安局的电话,你记一下哦,8-2-3……”骗子把语速放慢了。

  这时,刘阿姨开始有点迷糊了。她按照指示跑到家边的ATM机开始转账,先转了1万。骗子此时又追了一个电话,很是“贴心”地提醒:“阿姨,卡里的钱全部要转,好少受点损失。”

  于是,刘阿姨又折回了ATM机前,把卡里剩余的2000元也转了出去。

  专家解读“固话骗子催眠术”――

  狂灌信息迷糊老人

  骗子先是让你紧张

  昨天晚上,记者采访了本报曾报道过的催眠师吕承谕,让他解读了“固话诈骗”中的催眠术。

  “创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是实施催眠术的开始。”吕承谕说,催眠是使人达到专注状态的一种过程。从一些老年人遭遇“固话诈骗”的经历来分析,对方打进电话,首先给老人一个下马威,比如,你欠费了,你犯罪了,要抓你了等等。老人先是紧张,接着便是拼命为自己辩解,这正好入了对方的套,也使得对方的催眠术开始起作用。

  “老年人思维速度本来就慢一些,打个比方说,一台内存不高的电脑,突然打开了太多的页面,那就容易死机。”对方不断地给老人信息,又是号码,又是账号,又是犯罪等等,老人一时转不过来,思维迟缓,便造成大脑信息阻塞。这样,催眠作用便进一步产生了。医学上讲,人正常思维时大脑呈β波,人能够逻辑分析,一旦紧张,思维阻断后,脑波呈α波了,人就容易被暗示,起了催眠作用。

  吕承谕针对一些老人接电话的状态分析,当对方说了许多的涉案内容,又念了长串的数字等等,老年人来不及思考处理,更不能分析。加上老人自己很强的保护财产的意识,就相信了对方,死认这一点后,其他的根本就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老人的脑子里浮现的是一幅幅未来画面,钱不断变少、公安来抓人等等,这时,人就进入了自我催眠状态。它会使得老人越来越恐慌,越来越专注于对方,只听对方的指令,以致按对方讲的话,把钱一笔笔转出去。”吕承谕说,那些打电话的骗子未必懂得催眠术,但别人教的这种催眠方法,经熟练使用后起了作用,骗局也就成了。

  心理学专家赵国秋则分析,骗子抓住的软肋是受害人当时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比如,突然说受害人的账户涉嫌洗黑钱,受害人的心理需求就是急于澄清。在这种激动甚至带点慌乱的心情之下,人的思考面就会相应变窄,原本应该考虑到事情有多方面的,却容易忽略了。所以,骗子又是恐吓又是忽悠,目的就是把受害人的情绪先鼓动起来,从而造成思维混乱才好做文章。

  这个过程,就像赵本山和范伟演的那个经典小品《卖拐》一样。不断给人心理暗示,不断给人下套,最终使腿脚正常的“范伟”觉得自己真的瘸了,心甘情愿买下了拐。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网站技术维护联系人:张玥
技术支持电话:82668549

办公地址

兴庆校区:学生区东五舍A座(校医院西侧)
雁塔校区:教学西路南段(卫生免疫楼南)
创新港地址:敏行楼1-3100-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