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栏目 > 信息动态 > 社情动态 > 正文
造谣可被判刑 短信转发非典谣言也属违法
来源:     发布时间 : 2003-05-19     点击量:
  

  谣言短信发送给自己的朋友、同事,很多人,有没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据统计,4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依法查处借非典问题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息造谣惑众、扰乱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案件107起。依法刑事拘留12人,治安拘留33人。

  据公安机关介绍,这些作案人员有的任意编造疫情,制造恐慌,有的肆意散布谣言,煽动抢购,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近一段时间,关于非典的消息是非常多。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些消息当中,也掺杂着一些虚假的信息,有的甚至就是谣言。公安机关最近也加大了对散布非典谣言这类案件的惩处力度。��

  造谣传谣可判�

  5年以上徒刑�

  主持人:从法律的概念来说,谣言,散布谣言,什么样的谣言是触犯了法律的规定,构成了违法?构得上什么谣言才能定罪?

  公安部治安局局长吴名申(以下简称吴):有一些传播谣言的,可能在主观上没有恶意,这样一般法律上可以不给予惩罚。但它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还有行为人本身有恶意的程度,故意制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治安的应该处罚。这是法律上应该受到处罚的谣言。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谣言应该给予治安拘留、警告或者罚款。

  北京大学司法中心主任孙教授(以下简称孙):如果危害造成的严重,甚至可以造成大范围的人口的无序流动,恐慌,可能就危害了国家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刑法》106条判刑,即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转发谣言短信也违法�

  主持人:比如接到谣言的短信,把这个短信又发送给自己的朋友、同事,很多人,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吴: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有些人好奇,发给个别人,这样的危害不大。有些人发布得很多。比方说我们前段时间查了一个案子,在短信上发了一条消息,在什么什么地方有大量人死亡,或者这个地方要封闭,这条消息就有两百多万人点击,或者200多万人知道,这样危害非常大。这种行为我们要给予治安处罚。

  一般的情况,不要轻易地传播。因为有些人在制造并传播谣言;而有些人纯属传播。比如你收到一条消息,不确定的消息,或者谣言,传播给别人了,这个也要追究法律责任。�

  谣言引起社会恐慌�

  孙:制造谣言,肯定是居心不良的,造谣的目的性很明确,要么报复社会,要么颠覆社会,要么达到某种物质目的,要么就达到某种心理目的,扭曲的心理目的。��

  吴:有一些就是为了扰乱社会秩序,借非典机会散布点虚假的信息,制造北京要封城了,引起大家的恐慌或者抢购。还有一部分人,比如是邪教分子,法轮功分子,也趁非典之机散布谣言,制造社会的恐慌。�

  孙:还有一种就是说达不到刑事处罚的范围,比如为了某种目的,他是商业目的造谣,违反了《广告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民事上要给他处罚,这时候工商管理可能就要对他进行处罚。还有就是有的公司出于某种目的造谣,该公司有物品积压,借这个机会都清了,说这能治非典,这时会有大量的群众去买,属于非法得利,这种情况在民事上要处罚。�

  怎样才能识破谣言�

  吴:现在关于非典的问题,我感觉现在恐惧比疫情要严重,恐惧怎么造成的?我认为有一部分是谣言引起的,传谣。所以现在看关于非典的谣言,危害性很大。通过各地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传播谣言的势头应该能够打击下去,把谣言打击下去,社会恐慌的心理,我感觉也会慢慢地减弱。随着政府防治措施加大,应该说社会恐慌的问题还会逐步地解决。我们应该从社会有关部门,包括公安机关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大法律有关规定的力度。�

  孙:光说不听谣、不传谣、不信谣不行,还要教育老百姓分析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大家要用科学的思想去分析。尤其像这次非典,也反映了我们的政府现在积极地抗对,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建议广大老百姓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学。����

  在哪里造谣都跑不了��

  吴:对于散布谣言的,尤其通过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播的,像手机短信、互联网的传播,政府都有一套监管手段,不是说你随便地传播谣言,政府就不能追究你的责任。你制造谣言我们要严肃查处,对故意转播的也要查处,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利用什么方式传播谣言,公安机关都有办法进行处罚。��

  央视《法治在线》供稿

* 相关附件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网站技术维护联系人:张玥
    技术支持电话:82668549

    办公地址

    兴庆校区:学生区东五舍A座(校医院西侧)
    雁塔校区:教学西路南段(卫生免疫楼南)
    创新港地址:敏行楼1-3100-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