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美国司法部缉毒署派驻美国驻华使馆的缉毒联络官向中国公安部禁毒局通报,其驻纽约、香港、仰光办事处正在侦控一个以王坚章为首的贩毒团伙。据称,该贩毒团伙曾多次将“金三角”地区毒品贩往美国。公安部禁毒局对此高度重视,决定立案侦查,专案代号“125”。
经侦查,贩毒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王坚章,男,56岁,持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身份证。据了解,因其有一段时间体重达到125公斤而得绰号“125”,1989年因贩毒在纽约服刑四年,刑满释放后回到香港。1997年王坚章开始在福建省福州市纠集同伙进行跨国贩毒活动,团伙成员多达20余人。
一年多来,中美双方经过缜密侦查,逐步摸清了该团伙在中国、美国、缅甸、印度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贩毒网络及活动规律。其间,中国警方获取“125”贩毒团伙先后四次策划在纽约交易毒品并将毒资汇回福州的情报,并及时通报美国警方。美方据此采取执法行动,缴获海洛因八件,计5600克,抓获加拿大籍犯罪嫌疑人一名。
在充分掌握了该团伙毒品犯罪证据后,中美双方商定今年5月16日采取收网行动。行动当日,中国警方在福州市将正在实施毒品交易的王坚章、陈荣华等人当场抓获,缴获海洛因36公斤、美金六万元;在深圳市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桂林、施文盾(均系中国香港人),捣毁冰毒加工窝点一处,缴获200克冰毒半成品及一批制毒原料和设备。与此同时,美国警方在纽约等地采取行动,抓获郑金等1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在郑金住处搜出海洛因4.2公斤。香港警方对七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在香港的住处进行了搜查,并对他们的犯罪活动进行了调查,香港海关缉毒部门抓获了麦景非等两名犯罪嫌疑人。5月17日,印度警方根据中国警方提供的情报,捣毁了“125”贩毒团伙设在印度南部城市马杜赖的一个冰毒加工厂,抓获犯罪嫌疑人五名,缴获麻黄素35公斤及制毒配剂和设备。5月19日,深圳市公安局抓获犯罪嫌疑人利永顺,缴获冰毒80克、毒资港币50万余元、美金五万元、人民币四万元。中国公安机关在福建、广东和云南省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0名。
截至5月21日,中国、美国、印度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缴获海洛因40.2公斤、冰毒80克、麻黄素35公斤,缴获毒资人民币80万余元、美金11万元、港币50万余元及汽车四辆。
“125”贩毒团伙是一个涉案地域广、贩毒时间长、成员众多、组织严密的跨国贩毒组织,团伙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组织货源,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销售,有的负责毒资的运转。他们不仅贩卖传统毒品海洛因,还合股投资兴建冰毒加工厂,以牟取更大的利润。骨干成员多为职业毒贩,惯于使用逃避警方打击的伎俩。中美警方在办案过程中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大获全胜。
在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禁毒局负责人、美国缉毒署驻华联络官及有关办案人员详细介绍了“125”案侦破情况,并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
据介绍,在“125”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中美两国禁毒部门始终密切联系,真诚合作,情报共享,适时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共同协商并统一行动。去年11月,美国缉毒署副署长格瓦拉先生专程到北京,12月中国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陈存仪先生应邀赴美,中美同行就此案的联合侦查工作进行磋商,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月16日中美同时展开的抓捕行动是在设在福建省公安厅的“125”案件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下进行的,公安部禁毒局、福建省公安厅的有关负责人和美国缉毒署的三名联络官在这个指挥部里并肩指挥,及时调整行动方案,为两国同时展开的抓捕行动顺利完成起到重要作用。而这种合作方式是中美联合缉毒史上的第一次。
近年来,中美两国禁毒部门在打击跨国贩毒活动中,有过多次良好的合作。“125”跨国贩毒案在情报共享、联合侦查、证据交换、协调行动等执法合作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这对于进一步促进双方禁毒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推动禁毒执法合作向前发展,有效打击跨国贩毒犯罪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中方抓获的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对于其中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身份证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犯罪行为发生在大陆,中方将按属地原则依法作出处理,而不移交香港特别行政区警方。